為什么要散瞳驗光?
摘要:散瞳誘發(fā)眼壓增高,如果不予處理,可能對眼睛造成嚴重損害,因此散瞳前必須檢查眼前節,避免高危病人散瞳,因此散瞳由醫生檢查后決定。
為什么要散瞳驗光?
散瞳不是目的,其實(shí)只是藥物副作用,由于許多人特別是兒童調節力比較強,不去除調節會(huì )導致驗光出現近視偏差,即正視眼可能驗出的度數是近視,近視100度可能驗出200度,而遠視可能驗光正視或近視等。為了減少這種誤差,需要使睫狀肌麻痹,在沒(méi)有調節或較少調節的情況下驗光。但目前的藥物在麻痹睫狀肌的同時(shí)會(huì )散大瞳孔,患者直接感覺(jué)就是畏光、看近不清楚。
不管是手術(shù)還是配鏡,都需要準確了解患者的屈光狀態(tài)和
視力情況,這就需要麻痹睫狀肌,即散瞳驗光。
下列人員驗光時(shí)必須要散瞳:
(1)15歲以下小孩,由于其眼調節作用很強,而且年齡越小調節越強,如果不將調節麻痹,驗光結果誤差極大,所以必須散瞳。第一次驗光一般用強效散瞳劑-阿托品。
(2)16-30歲的近視,16-40歲的遠視,第一次驗光都需要散瞳,但可以使用速效散瞳劑。第二次及以后配鏡時(shí),可根據情況散瞳或不散瞳。
(3)對比較復雜的屈光不正,如度數比較高的近視
散光、混合性散光高度近視、高度散光等,如不散瞳誤差比較大。
(4)某些診斷性驗光,眼底及屈光聞質(zhì)均正常,而視力較差,需要用驗光手段來(lái)排除有無(wú)屈光不正時(shí),需散瞳驗光。
(5)對小瞳孔驗光后,視力矯正不好或者有屈光間質(zhì)混濁,應進(jìn)行散瞳驗光。
(6)青少年視力減退或視力不穩定(視力一會(huì )好一會(huì )壞),應當散瞳驗光。
對于40歲以上調節力調節力比較弱的患者,特別是近視患者,可以不必散瞳。
對于嚴重屈光間質(zhì)混濁,如白內障、重度玻璃體混濁,如果無(wú)法驗光,也就沒(méi)有必要散瞳。
由于散瞳會(huì )導致房角變窄,潛在性青光眼患者會(huì )被誘發(fā)眼壓升高,因此不宜散瞳。
散瞳誘發(fā)眼壓增高,如果不予處理,可能對眼睛造成嚴重損害,因此散瞳前必須檢查眼前節,避免高危病人散瞳,因此散瞳由醫生檢查后決定。
散瞳驗光還有一個(gè)好處,如果存在
假性近視,即調節痙攣,應用睫狀肌麻痹劑可以治療調節痙攣,即可以治療假性近視,無(wú)需專(zhuān)門(mén)
按摩、
針灸等治療,因此青少年配鏡一定要散瞳后驗光。